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

五味碗




許多朋友在詢問什麼是"五味碗",簡單來說就是吃飯配的菜。

為什麼不叫"菜碗"呢?除了怕混淆視聽,以為一定要純菜或是素食外,主要"菜碗"是祭祀物品的專有名詞,兩者不能混為一談。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〉《廟祀卷》一書記載:"菜碗"用於祭祀神格崇高的神明,大多以十二種為一組,如金針、香菇、木耳、海帶、松耳、筍乾、芋頭、麵筋、豆乾、豆皮、花生、紅豆等。

而配菜為何稱為"五味碗"?《中庸》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孝之至也。在陰陽共存的概念下,我們相信陰間祖先的行為模式是陽世間生活方式的投射。所以,祭祀就像家族團聚吃飯,除要拿碗、筷與茶杯,最重要的就是白飯配菜。根據維基百科所述:中醫理論,五味是指人的五種能嚐到的味道,同時亦對應五行,如木(酸)、火(苦)、土(甘)、金(辛)、水(鹹)。因此,配菜又稱"五味碗"

~扶貧
2019/08/15

參考資料
維基百科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A%94%E5%91%B3
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〉《廟祀卷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