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所同學來電詢問葬禮過程中"路祭"儀式,並針對六堆客家改由女婿來當任路祭的主祭者提出疑問。
何謂路祭:指有恩或有功於鄉里、社稷,受惠者感念其德行,於出殯時在路邊設案桌祭拜。
考其由來,《俗語考原.路祭》:「殯時設於路旁之祭筵也。《唐語林》嘗記明皇時路祭事,備誌其盛,是唐時已有之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一回:“靈柩出了門,便有各家的路祭,一路上的風光,不必細述。等述,可見自古已有。
在台灣部分,參閱諸多文獻,各地習俗不盡相同,大多只提及親友或受惠者祭之。而徐福全博士所著〈台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〉一書也談及:「台灣省通志、宜蘭縣志、高雄縣志稿、台南市志等方志及朱鋒台灣的古昔喪禮、吳瀛濤台灣風俗、婁子匡台灣民俗源流等皆稱由親戚故舊及受恩者排路祭。」至於台灣縣志提到:「親朋素服送於道左,姻門則行路祭之禮。」文中所指的姻門是姻親還是女婿並無進一步說明。為何六堆客家會有女婿主祭一禮,在徐福全博士的田野調查中也只有美濃林享新談到:「柩出庭至柵門外,行路祭禮,路祭乃女婿祭岳父(母)之禮。靈柩必須暫停置於棺椅上,接受諸婿祭拜。」然而訪談所述只是將靈柩移至柵門外,其行為是路祭還是拜別,個人以為有待釐清,畢竟傳統路祭是發引至墓地途中祭於道路兩旁。雖說如此,可見當時美濃已有女婿祭棺的習俗。
綜合文獻,筆者以為,路祭經由時代的變遷,從早期"有恩或有功於鄉里、社稷,受惠者感念其德行"成習,以致於比較心態模仿成俗,就算無功無恩乃有親朋好友,再無者至少還有姻親祭之。而女婿擔任主祭者或許就是這樣演變而來。
~扶貧
2019/07/30
參考資料:
台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