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自古明哲聖賢能以孝道來治理國家,自然能得到民心,且在父慈子孝之下,社會就可平和、安定。以致無論任何宗教、族群,均恪守倫常,事親至孝。據此,當至親逝世,身為子女者無不哀痛至切,其哀戚之情往往久久無法釋懷。於是孔子說:「喪不過三年,示民有終也。」來提醒人民行孝該有一個終了的期限。
葬禮從停棺、豎靈,每日早晚祭祀;出殯、服喪,一年內改為初一、十五早晚祭祀;對年、合爐再改為年節、忌日才有祭祀,不就是在實踐孔子所說:「三年之喪,二十五月而畢,哀痛未盡,思慕未忘,然而服以是斷之者,豈不送死有已,復生有節也哉!」的減傷與調節功能,讓生者能漸漸走出悲傷,恢復原本生活。
葬禮從停棺、豎靈,每日早晚祭祀;出殯、服喪,一年內改為初一、十五早晚祭祀;對年、合爐再改為年節、忌日才有祭祀,不就是在實踐孔子所說:「三年之喪,二十五月而畢,哀痛未盡,思慕未忘,然而服以是斷之者,豈不送死有已,復生有節也哉!」的減傷與調節功能,讓生者能漸漸走出悲傷,恢復原本生活。
~扶貧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